舞龙
威武的龙头,牵动硕长的身躯,活泼灵巧的上下翻舞嬉闹。如在海里搏浪、浪里戏珠,也像要腾空而起、飞往九霄。
这龙的形象,是华夏先人原创的图腾,也是这个民族特有的象征与骄傲。
这龙的身躯之下,是一群舞龙人在红汗白流、忍苦受累。为了龙的辉煌,舞龙群体必须在共同目标之下各安其位,并且遮头盖脸、无声无息、尽心尽力、不屈不挠……
每逢盛大的场面,广大观众很少能够冷静理性,都会情绪激动的喝彩叫好。
高跷
踩高跷者,在双腿绑上两根长棍,立刻就塔立人群、高高在上。
棍上人画了脸谱,穿了戏装,扮成各种角色。也不过扭扭花步,仿点戏剧动作,就能在锣鼓声中、众人头上,表演出春风得意、气宇轩昂。
小时候引胫仰望,总担心棍上人摔下来。听说,摔一跤至少要折腿的。至多呢?不好问也没深想,又从没见人摔倒过。于是对踩高跷者的神勇和技能,多年都怀有几分羡慕、以至景仰。
到后来,读“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常会莫名其妙的联想到高跷:
假如,我也有一副高跷?
或者,我能做一副高跷?
锣鼓
随便什么样的材料,都能演奏出好声音。只要有合适的形体,相宜的搭配,就能产生悦耳的音响。
即便嘈杂之声,如果能与人心相通,与气氛相谐,都可以成为美妙的音乐。噪音,不该只用分贝来衡量。
人潮
大家都来看热闹。
于是就成了热闹。
爆竹
爆竹声脆,腾起一股药香,飞扬一阵乱雨,种了满地红花。淘气的小子们,乱哄哄你争我抢着未燃的鞭炮。胆怯的小姑娘,捂着耳皱着眉却难掩笑意。
爆竹自有不可替代的魅力。人们即使不再借它来驱鬼神、图吉利。然而,它已经与喜庆、与热闹联系在了一起,与送旧迎新、与风俗民情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声声爆竹,从历史响来,朝未来响去……当然,总会有些哑炮,或是怨艾与惋惜——可惜了!火药的发明者们,只知道将火药填进爆竹。于是枪炮、诺贝尔之类,全都只能归功于外夷。
一颗颗鞭炮,怀揣古老的发明,挺直大红的身躯,然后编整成有序的集体。看点不少了,但关键在于:要爆,就该爆得响亮、爆到热烈、爆出壮丽!
礼花
飞上去,飞到高空去。
礼花带着炙热的意志,闪光的愿望,飞往深邃的夜空,只为瞬间的快意——爆出声响、放射光芒。
每一朵礼花,都有丰富瑰丽的色彩,都是自己独特的模样。红的热烈、黄的素雅、蓝的静穆、小而精美、大则敞亮。
一朵两朵无数朵,礼花渲染出一个多彩的夜空、一派节日的气象。色彩愈繁,愈是灿烂。夜色愈重,愈加辉煌。
光在流彩,色在闪耀,赤橙黄绿青蓝紫。
五光十色,百态千姿,争奇斗艳竞相绽放。
礼花虽然转瞬即逝,已是物有所值。敢于纵情燃放,才会有追求之焰、理想之色、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