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的味觉经验、千百万年的文明进化,祖先给嘴里尝到的各种味道,用文字做了定义。
然而,抛开经验论,每个人对同一种食物的味道又可以主观定义,下面来说说“苦”。
苦瓜,作为一种日常食材,很多人闻之色变,而有些人食之可口。为什么呢?
依我看,人生经历影响个体对味道的判断。首先,认识层次的不同对概念的定义不同;其次,承受能力的差异对痛苦的感知不同;最后,性格态度的不同对事件的决策不同。
积极乐观的人,面对很多事情都能化苦为甘;消极悲观的人,遇到事情总是愁眉苦脸;
客观上来讲,“苦”是味觉器官对食物的一种感知,但是,我们能通过主观的刻意去品味“苦”、重新认识“苦”、从而享受“苦”。当然,“苦”不是长久的,正如“运动是永恒的”一样,“苦”是运动的。多数人在“苦”的时候,已经崩溃了,所以只能感受到“苦”;而知道“苦”是运动的人,在品味“苦”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苦”,最后享受到“苦”后的甘甜。
就像喝茶,有人喝茶解渴、有人喝茶休闲、有人喝茶论道、有人喝茶提神、有人喝茶…
茶还是那个茶,喝茶的人变了,体会就不一样了。
所以,“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人,“苦”的层次不同、“苦”的结果也不同。
至于,停留在哪个层次,会产生哪种结果,全凭“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