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淀、发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博大精深,可以从传统节日中窥见一斑。
一年四季,舂种夏耘,秋收冬藏,劳累的人们终于可以在年末停下手中摆弄的农具,调养生息,好好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在外拼搏的游子也大包小包的忙着回家,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让家庭的温暖抚慰饱受烟火的心灵。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一种风俗,一种节日——年。
为了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从腊八一过便开始准备:置办年货、打扫房屋……即使是在科技化的今天,这些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们带着虔诚的心情,看着一切在自己的手下变得井然有序,是属于劳动的欢乐啊。记得小时候,学业不堪繁忙,一到寒假便随着妈妈回到外婆家,常搬了小凳子在锅灶附近坐着,看外婆那不再柔嫩却依旧灵活的双手“飞舞”着,刚买回来沾有泥土的食材,伴着在阳光下有如碎银般的水的冲洗,恢复了姣好的容貌。又在一阵“刀光剑影”中,去皮切块,就待下锅,让呲呲作响的金黄色的油为自己重塑面容。最喜欢看的还是馒头刚出笼时,水蒸汽像放出笼的野马,鼓着劲儿地往上窜,在年幼的我心目中,就如同电视上《西游记》中天庭的仙气。过一会儿,大雾渐渐消散,只剩下一缕孤芳自赏,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中的尘埃闪闪发光,水蒸汽扭着婀娜的腰肢变换着姿态:一会儿是窜天的龙,就说它“龙腾虎跃”,一会儿是奔腾的马,就说它“马到成功”,变个小猪怎么办?哈,那就希望它和我一样可爱……真正到了佳肴上桌时,顾忌着玩儿的我并不多吃,但看做饭的过程的的确确是一大趣事,给天真无邪的孩童带来良多趣味。
在除夕这一天,孩子们玩闹是不会被骂的,家长们为讨个吉利,即使平时管得再严,到这一天也会“变”得和蔼可亲,打破了花瓶也成了“碎碎平安”。
忙碌的一天快落下帷幕,夜晚降临,可温情仍在继续。年夜饭象征着“阖家团圆”,一家人几代同堂,大小儿女承欢膝下,这是为人父母最想看到的场景吧。中华民族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十分含蓄的,浓浓的情意都包含在这一顿饭中。“最是人间烟火气,能抚天下凡人心”。
人间烟火,至真至淳,烟火人间,情浓意浓。年,是过去的终点,回首,昔日已去,美好留于心底;年,是未来的起点,展望,流光依旧,辉煌等待创造。市井街巷,熙熙攘攘,张灯结彩,笑语声声,是年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