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年来,许多美好的记忆便涌上心头。
不必说年三十晚上那热乎乎的丰盛的年夜饭,也不必说春晚那精彩的演出,单是那噼啪作响的炮仗,就足以让我无法释怀。小时候胆儿比猫都小,只敢远远地躲在边上看别人放,还时不时地吓一大跳。但今非昔比了,年龄大了,胆子也肥了,我如今每逢过年必定会放炮仗,并且还总是拉上几个好朋友一块儿放。我们总是拿那种一摔就响的小炮仗争胜,看谁的更响,拿那些窜天猴儿吓唬路人,还会用二踢脚扰民,以至于大人们不胜其扰出来时,我们不得不仓皇而逃。
我们最钟爱的是一种极长极窄的圆筒炮仗,十六响的,一买就是好几十根儿。点着之后,我们都握在手里,几声轻响,一团火花四溅的光弹就飞了出去,打在东西上不会烧着,只是微微有点儿烫,很像那打火石擦出的电火花。“万物皆有用”,当我们发现它的妙用后,可着实狠狠地疯玩了好几天。
这炮仗被我们拿来当“枪”使,小孩子的快乐,大人们怎么也体会不出,我们在一个满是废料的巷子里,借助“掩体”互相乱射。从天亮一直玩到天黑,还是意犹未尽,我们直到放完了今天的“存货”,而且放完了明天的“计划”,才恋恋不舍地扔下空壳,各自回家。虽说炮仗打出的光弹不会烧到人,但是回去我们一查,还是把衣服烧了几个小点儿,头发有的也焦了。
在外面“疯”了半天,身上的炮仗也“弹尽粮绝”,带着一脸满足和“伤痕”回来,爸妈却绝不会训斥你,回到家,家中已经彻彻底底地清扫也一遍,门上、窗上都贴上光亮火红的大“福”字、整齐喜庆的春联、精美耐看的窗花儿。最妙的是,家人们都准备好了丰盛的年夜饭,等你回来开宴。年,一定要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三十晚上,饺子是主场。平日里不起眼的食品,此刻却如同站在聚光灯下一般引人注目。早早儿腌好的腊八蒜此刻也变得色如碧玉,味酸微辣。“一口饺子一口蒜,给个神仙也不换”,两者一相遇便绽放出美丽的花蕾,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美食,让我忍不住再吃一口,再吃一口……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客人来了,东道主便摆上水果,端茶倒水,和气地让人都觉得不大自然了。
然而,这一切只是“战争”的间隙的“和平”,孩子们又打开主意了:想个啥法子再买些炮仗呢?买鞭炮烟花,爸妈可不会给你买多了,再向爸妈索取时他们也会振振有词地反驳你:“这么多还不够放?”所以指望爸妈是不可行的,唯一经济来源便只剩一个了——压岁钱。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初二走亲戚的重要性了。亲戚越多,你表现越好,收的压岁钱也越多。但是当七大姑八大姨给你压岁钱时,一定要客气地推辞一番,然后再“勉强”收下,还要装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用眼神对众人说:“我没想收,是姑姑硬塞的。我受之有愧,然而却之不恭啊。”但此时内心深处的你却是欢呼雀跃,已经盘算着要买多少炮仗了。当然,最后别忘了还要礼貌地说一声:“谢谢您!”
这样就可以“名利双收”了。不光得到了买炮仗的经费,还让爸妈在亲戚面前很有面子,真是一箭双雕啊!当然,压岁钱拿到手中一定要尽快用完,才能保证不会被老妈的“花言巧语”骗走。
炮仗,在小孩子心中占据最高的地位,为何如此?我也说不明白,大概那是每个中国人从古至今传下来的深厚温暖的集体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