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看水就要看黄河,看黄河就要在壶口。”还有人说:“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在教完当代作家梁衡写的《壶口瀑布》一文后,总感觉有点遗憾,因为我未曾到过壶口,怎能让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又怎能让学生透彻理解黄河精神呢?所以,我特想去壶口看瀑布。
我想去亲眼看看“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壮观景象,想去看看那与我皮肤相同颜色的水,想看看是怎样神奇的水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我想去亲耳听听那似惊雷的水声,体验一下心跳与水声一致的律动。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吟诵着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深切地感受到: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佳句,曾勾画出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而壶口瀑布,是这句诗的最好写照,它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向世人展现它那巨龙般的奔腾咆哮。
壶口瀑布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呢?在备课时,我特意找资料了解到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的秦晋大峡谷,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热同期,且多暴雨,而且壶口一带的崖岸很低,谷形展宽,谷坡平缓,当河水充满峡谷,水流会在谷底冲出一道深槽,水从宽槽倾注到深槽中后,形成瀑布。文中的描述是:“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此句中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在对比中突出表现了壶口瀑布的地理形态;一个“跌”字更是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河水自高处陡然落下的动态,足见壶口瀑布崖高壁陡的特点;一个“吸”字则将壶口之水不可抗拒的气势与能量尽显无遗。
正由于这样的独特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才形成了如此动人心魄的瀑布,才造就了令人惊叹不已的八大奇观:烟从水底升,船在旱地行。未霁彩虹舞,晴空雨濛濛。旱天鸣惊雷,危岩挂冰峰。海立千山飞,十里走蛟龙。
教学中我和同学们随着梁衡先生的脚步——“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可想象到湍流急下,巨大的落差激起漫天水雾,水底浓烟滚滚,直冲云天的景象。这就是所说的“水底冒烟”的景观吧!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在学生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读中,我们感受到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声震河谷的磅礴气势,仿佛领略到了“旱天惊雷”的奇观。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我想这美丽的彩虹是“水底冒烟”与阳光共同作用的产物吧。想着想着,眼前仿佛出现一道飘忽不定,扑朔迷离的彩虹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中……真是神奇的一景啊!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真的好想去壶口看瀑布,去看看壶口瀑布的其它景观,去看看蕴伟力而静待,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间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