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沙一中教师 刘丽琴
在全国上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浪潮推动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5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金沙一中党支部组织的红色教育苟坝行,感触良多。青山绿水之间,再次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领略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寻找光明的那种艰辛与执着。
而今,平坦、宽阔的乡村柏油道路、路旁耸立的小洋楼以及生活富足的人家,则是中国历史沧桑巨变的缩影。我无法用拙笔去书写宏伟壮丽的诗篇,而只能在此记录自己这次苟坝之行的一些见闻、一些感慨、一些成长。
一方山水
苟坝,位于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是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6公里。其三面环山:西有崖头山和银屏山,北有马鬃岭,由马鬃岭脚渗出的二道地下水,汇成一道自北向南的溪流,称为百腊坎河。苟坝正好躺在这山水环绕之间,远远看去,像极了一个狭长的葫芦。
初夏的苟坝,气候温润宜人,绿树葱茏,行走在这样灵秀的山水间,倒也十分惬意。苟坝的革命历史遗迹正好分散在这个山间坝子里,那一座座古朴的建筑以及里面陈列的旧物,无一不是历史的沉淀。坝子周围,散落地分布着的人家,也是一样风格古朴的小洋楼。这样的设计,许是对历史的一份缅怀,一种铭记。山水无言,却见证了这块土地在历史烟云中所经历的变迁。
一盏马灯
我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一路瞻顾了许多革命遗迹:苟坝会议会址、红军标语、革命先辈旧居及用物等等。每一个旧物的背后,都是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那盏照亮了中国历史前进道路的马灯。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苟坝新房子组织召开首长会议,专题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夜间,结果大部分首长都赞成立即进攻的决议,唯独毛泽东坚决反对,会议结果还把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的职务给表决掉了。
毛泽东回到住处后心情难以平静,便在深夜独自提着一盏马灯,前往周恩来住处,努力说服了周恩来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正是毛泽东深夜此行,卓越的军事思想,使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再次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毛泽东旧居到周恩来旧居之间,相隔1.5公里路程。这条“真理小道”上,铭刻着他对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切。深夜时分,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唯有这位伟大的领袖,还在苦苦思索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还在山间踽踽独行,那盏光线微弱的马灯,伴着他孤独而伟岸的身影,于沧海横流之间终力挽狂澜。
正是毛泽东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精神,以及对真理的坚持,引导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其间披荆斩棘的艰辛,自然不言而喻。
“干人们,我们为你们而来。”多么温暖的承诺!为了这份承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将血肉被剥削、被压榨得干枯的劳苦大众从黑暗中解救出来,给予这片土地一份安宁。而今,历史的阴霾已渐渐远去,青山依旧,流水淙淙,似乎总在向人们讲述着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
一颗红心
参观了苟坝革命遗址后,我们在归途中还拜访了花茂村。花茂,有繁花茂盛之意。这倒与村庄此时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气象十分应景。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曾到这里考察调研农村扶贫情况,并到当地农户家里与百姓们亲切交谈。那一张张清晰的照片,将习主席与百姓们促膝谈心的温暖瞬间定格成了永恒。他说:“党中央政策好不好,就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质朴而亲切的话语,道出了时时为群众谋福祉的热忱。他还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了乡愁。”是啊,现在的花茂村美丽而富饶,是一个舒适的居所,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革命群众之家”“红色之家”“乡愁”“农家乐”等富有红色文化特色的符号,将这个村庄点染得气象万新。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红色之家”周围房屋的屋顶上都镶嵌着着几颗红星,耀眼而夺目。看着看着,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这几句歌词:“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也许,当地老百姓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吧。而那些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那抹热烈的红色,正象征着大家越来越红火的生活……
参观活动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地归去。返程中,看着青山渐地隐渐去,路旁房屋一排排地涌来,在归程切切的旅途中,关于苟坝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