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散文100篇》这本书包涵了作者亲自挑选的一百篇散文作品,时间上从20世纪一直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读这本书,就像是是慢慢阅读过去,在时间里阅读过往的市井人情、一代文坛大师、作者青春时的北大荒、儿时的四合院和旧事的北京风情。现在与过去辉映,彩色与黑白交织,我看到了作者一步一步的脚印,也看到了那些经岁月沉淀而愈发厚重的真诚、美好、爱和感动。
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的语言大都是平淡的,真实的。(作者)所挑选的作品中都是作者亲自经历过。从作者的经历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
作者儿时是在北京长大的。在那个年代里,年味儿还算是比较浓厚的,人对于吃这个字眼儿有这天生的渴望,作者笔下《除夕的荸荠》,《冬日四食》,《翻毛月饼》这三篇散文描述作者儿时的吃食,贫穷的年代里,小孩子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作者对于儿时吃到的零食那无比怀念的情感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想起儿时奶奶花几块钱给我买的“切糖”,而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大都以潇洒(不知节俭)过日子自然也就淡去了昔日对食物珍惜的概念。逐渐变淡的“年味儿”和许多失传的传统小吃,将只能在回忆中寻找。
在这本书中,作者所描述的最多的便是作者在年轻时在北大荒插队的一段时光。在插队的期间,有更多的是劳作和汗水,那个年代里,插队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作者所谈到的一段经历让我感到钦佩不已。说出来其实也并不算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一段关于作者借书的经历,让我感到钦佩的是在那“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作者仍有着对书的渴望。
在北大荒插队时期,正是因为这些书作者在那些艰苦的日子才有了些希望。那段时间,作者像“特务”一般地去找兽医站的曹大肚子借书,是多么的不易啊!那么恶劣的天气,风雨交加。何况当时作者借的书还属于封资修,所以在我看来这便是一个壮举,让我感到钦佩。一个青年对书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这也是我值得学习的精神。此外,作者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曾发生过个插曲,作者因为三个被错打成现行反革命的老农鸣冤叫屈而被人躲避,而那时一个17岁的姑娘却旁若无人的等他。这让我感到作者年轻时的那种震撼,这也正是我所需要去学习的。
北大荒,积淀着作者许多的回忆。从作者的回忆中我能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上进心,正义感和勇于突破精神枷锁。当然,作者的磨难也远远不止于这些,在那个年代里,家家户户互相都有着一层隔膜,“拔墙根”,偷拆人家的信,寻找着一切的机会抓住人家的把柄,《忆秦娥》、《槐花祭》中便记下了这样的两例真实的事件。可谓是生不如死,议论纷纷,家破人亡。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成长着。在作者的作品看到的是对旧社会黑暗形成的对比:对正义,自由,高尚品格的追求。这样的一本书是值得拜读的。
书中的最后写了一篇,也是最长的一篇散文,是关于作者的母亲的。作者的生母在作者很小便去世,后来,来了一个女人继承了他“母亲”的角色。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诉说了他小时候的种种与继母作对的行为,但母亲的举措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关爱和呵护,一直到生命的尽头,连一件脏衣服都没有留下,打理好家中的一切,坦然的走向生命的终点。什么是母爱?这就是母爱!这就是啊!
读了这一本书,就是经历了一场人生。展现了人生中的美好、真诚还有挫折。字里行间的平淡,透露出最真挚的感情。在这本书中感受了作者的质朴与正义,教会我要勇敢。对母亲的忏悔与怀念教会我去珍惜亲情。对时代的错误敢于反抗教会我要学会上进!这样的一本好书,值得我读,值得我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