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独处,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冥想,也有人喜欢聚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不喜欢独处的受访者仅占18。1%。我认为,适当的独处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而与人交往能使我们收获智慧。
诚然,独处时的我们内心是平静的、放松的,摒弃了许多来自外界的喧嚣与浮躁,卸下了平日的面具与伪装,我们返璞归真,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时期。此时的发泄无人指责,此时的幼稚无人知晓,我们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独自舔舐着旁人未曾看见的伤口,待它愈合。独处,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短暂假期,让我们在自己的乌托邦里遨游,享受这独一无二的美好。独处,是自我的和解,当真实的自己与外人面前戴好面具的自己相遇,又不知谁会率先缴械投降。在这个面具长成面皮的时代,我们需要独处,来告诉自己其实我没那么坚强,告诉自己慢慢来,别着急,“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翻出跟头,走得慢的人也别太过内疚。”独处,是一门艺术,是一碗良药。
然而,过度的独处可能会使自己与社会脱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人的一生,在与所有现实及他人发生关联的生活里,都不能只靠自己简单的理想而生活,或者说不能只靠自己认为最佳的那种价值去生活。一个人必须了解和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各种各样的历史、各种各样的制度,去不断地体会、融合、平衡,他的生活才有可能是最富有智慧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如同一台精密的设备,每一个零件都不可或缺。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才能历尽酸甜苦辣,才能看透世间百态。
独处与交往,是天平的两端,我们需要穷尽一生去寻找那个平衡点。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我们卸下了面具,付出了真诚,放弃了冥顽固执,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再抬头时,只觉内心平静,怀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