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一直为我的视力感到“骄傲与自豪”,每当有同学因为看不清黑板,想要往前调座位的时候,我都有些不理解:“这板书字那么大,白粉笔那么显眼,别说是最后一排,就是从教室后门看,也不至于看不见啊。”我之所以能保护好视力,绝对离不开爸爸妈妈两人的“言传身教”。
小时候,父母总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我保护眼睛。爸爸是个大学霸,是那届全乡初中里屈指可数的考上重点高中学生之一,后来研究生考到了北大。毋庸置疑,爸爸看了很多书,却一直没戴眼镜;而妈妈这边就有些“不幸”了,初中的时候看书太多,再加上灯光条件不好,就戴上了眼镜。爸爸经常强调,自己看着身边很多同学陆陆续续戴上眼镜,自己却不被眼镜束缚的感觉是多么自由,尤其是打球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的奔跑,更不怕撞人;而每当妈妈提起自己初中戴上眼镜的时候,总是有些伤感,得知自己一辈子摆脱不了眼镜的时候,甚至哭了一整天,那时候戴眼镜的人不多,自己在同学面前,甚至有些害羞。
在小学,我“见证”了许多小学同学带上了眼镜。但上中学以后,我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初中课业负担大大加重了,经常需要读书写字近距离用眼,每天的户外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再加上疫情爆发,中间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网课……等到返校体检时,我看着视力表的5.0那一样陷入了“迷茫”……没错,我似乎是近视了,估计,要带眼镜了。
说到戴眼镜,因为现在戴眼镜已经是很普遍了,班里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戴眼镜,所以我自然不会像妈妈当年那样感到害羞甚至哭泣。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自己从来没戴过眼镜,并且脸大眼睛小,本来就不是很好看,再加个框会是什么样子,自己也没有把握。不过当务之急并不是“好不好看”,而是“能不能看”。如果不处理,导致近视加重更是得不偿失。
就这样,我在假期去医院做了检查,值得庆幸的是两眼只有五十度的近视,情况不算严重。但是有时看黑板已经比较吃力,还是决定配眼镜。爸爸带我去眼镜城配了一副眼镜,主要是上课看不清的时候戴。这副眼镜不算美观,黑框很大众化,也很朴素。不太好的是眼镜一低头就会掉下来。于是我便用口罩带压住镜腿。
配了眼镜,妈妈更加关注我的视力,不断督促我和妹妹尽量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时间。虽然妈妈特别留心注意,但暑假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我的眼睛度数还是涨了。医生也建议佩戴眼镜,避免进一步的视疲劳。好在,医生说我已经过了小学三四年级近视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加以控制成年后度数也就在两百度左右。听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也接受了戴眼镜这个事实。考虑到长期佩戴,这次我决定要好好选一个眼镜,至少不能低头就掉。
妈妈带我去了家附近一些比较大的眼镜店去配眼镜。虽然价格不如眼镜城实惠,也不能立等可取,不过质量还是比较到位的。配这第二副眼镜,中间还经历了“三顾镜店”的插曲。那天我挑了一下午,选好了一款镜框,是相对潮流的金属框,需要等一周才能配好。不过回到家后,我怎么看都觉得实在是选错了,整个眼镜框有种梯形的感觉,显得“贼”。于是两天后,我瞒着妈妈,假借跑步健身之名,跑到眼镜店去更换镜框。但是由于时间紧迫,随便挑了一款感觉不错的就走了。结果第二天,工作人员却联系了妈妈,说我刚刚换的镜框竟然和我第一次挑的一模一样,形状也好,颜色也好,毫无差别。得知此事后,我也很是惊讶,难道最初那款镜框就是我的宿命?当我看了看那款镜框照片却依然感觉别扭。最后,妈妈又带着我去了眼镜店,找到了第一次的导购员,经过了反复试戴和比较,终于在好几个柜台的镜框中,找到了比原来更满意的一款。这一款同样是金属镜框,只是边缘比原来的窄一些,就这一点细节,让我觉得更适合自己。除此之外,镜框是深绿色的,远看几乎就是黑色;镜腿前面有一段金色的,远处看去也并不明显。选了这款镜框,我终于释然了。
对人的相貌认识,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我看班里一直戴眼镜的同学,并没觉得有什么突兀;而我看自己戴眼镜,就总是觉得哪里不对,所以就不停地想要换镜框,其实就是还没看习惯戴眼镜的自己而已。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户外运动时间,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尽管那么多镜框总有适合自己的,但是把心灵的窗户框在一个圈里,总是有点儿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