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从何时起“敦煌”这两字就深深埋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直从未走远。
从敦煌回来已经两月余了,曾在敦煌,仿佛就在昨天。
初秋。预约的时间是在下午,上午先去鸣沙山。对鸣沙山的最初记忆来自三毛,一个跑遍世界而一生只到过敦煌一次的奇女子,说“要是有那么一天,我活着不能回来,灰也是要回来的,这也是我埋骨的地方。”三毛离世后,鸣沙山的月牙泉边有她的衣冢,没有立碑。
当如诉如泣如诗如画的鸣沙山展开在我眼前时,我泪流满面,这是一个多么静寂干净而又简单自由的世界啊,沙一直绵延到天的尽头。难怪三毛如此喜欢。依偎在鸣沙山的怀里,踩在细腻而温暖的沙子上,什么都可以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我如此的幸运,能遇见你,与你紧紧相拥。这里的星空一定很美,此行匆匆,无法依偎着你仰望深邃而又迷人的星空,但相信我们还能再见。
走了一段沙路,想在沙漠里骑骆驼。可是当我骑上驼背的那一刻就后悔了,它们日复一日地载着游客走在沙漠里是多么辛苦啊,我为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却浑然未能体谅到。我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抚摸它的头,低声和它说:“辛苦你了!谢谢你!”它看看我,点点头继续往前走,眼里噙着泪水。为什么眼里会有泪水?我不知。我只静静地欣赏着鸣沙山,没再与人说话,也没有拍照,我想尽力减轻一点它的艰辛。阳光很刺眼,但照在身上却格外温暖。临近月牙泉,与骆驼相拥而别,我缓缓往月牙泉走去。
因为有月牙泉的忠诚陪伴,鸣沙山才多了几许神秘和美丽;因为有鸣沙山的紧紧相拥,月牙泉才显得更加温柔与娇嗔。月牙泉四周绿树成荫是自然而然的,可有那么一棵树远离泉水,在大片沙漠里巍然屹立着,枝繁叶茂,站成了永恒,没有悲伤,有哀怨,只是坚强与执着。人,亦应该如此,不卑不亢,不屈不挠。
简单用过午餐就前往深盼已久的莫高窟。出于保护,精品洞窟已经不对外开放,每位游客每天只能参观八个洞窟,能遇见哪八个洞窟就是缘分了。时光的流溢,神人的交融,时空的飞腾……每走进一个洞窟,都被其深深震撼。此时,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亲自感受。时光被消融在历史的洪流中,但用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每个朝代各自的特色:强悍与苦难汇合的北魏留在洞壁上的色流中有一丝冷,有一丝野,还有一股劲等待着爆发;欢声笑语的隋朝的色流显得华丽柔美、畅快精细;唐朝,春风荡漾,人世间所有的色彩都喷涌而出,所有的生命都在欢腾……每一场面,每一角落,都值得驻足许久许久,千年的生命和文化在这里仍然鲜活,呼吸均匀,脉搏稳健,血脉畅通。不得不对那些未留下姓名的工匠和画师们肃然起敬。
莫高窟辉煌千年,沉默千年,因特殊地理位置一次次逃脱于战争与自然灾害,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更替,生命的生死轮回。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一个个与莫高窟紧紧相连的历史人物:乐樽、玄奘、张谦、张义潮、曹氏家族、武则天、王道士、斯坦因、伯希和、常书鸿……莫高窟如一个无声的倾听者,一直在倾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其中有泪水,也有甜美;有辛酸,也有辉煌。
我曾求佛,让我留下来,留在莫高窟,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恍惚间,有一声音和我说:“来过就好,先回去吧,有再来的时候。”
再见,敦煌!我知道,我还能回来,就在不久后的某年秋天。